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鹰潭站长网 (https://www.070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企业应用在PaaS化和SaaS化过程中的刚需,阿里云能满足吗?

发布时间:2022-10-17 06:30:38 所属栏目:云计算 来源:网络
导读:
本文访谈对象:阿里巴巴集团研究员、阿里云弹性计算产品线负责人张献涛,阿里云弹性计算产品总监王志坤,阿里云弹性计算计算巢产品负责人何川。访谈对象承诺数据及回答真诚、真实。
企业通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地址_云计算阿里云开发者_阿里云计算

本文访谈对象:阿里巴巴集团研究员、阿里云弹性计算产品线负责人张献涛,阿里云弹性计算产品总监王志坤,阿里云弹性计算计算巢产品负责人何川。访谈对象承诺数据及回答真诚、真实。

企业通信和联络中心服务商Avaya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李农告诉TO B新势力,这两年Avaya的股票涨了5倍,核心原因是整家公司做到了向云转型。除了中国和俄罗斯,Avaya已经在全球用云的方式提供服务,替代了传统软硬件的售卖形式。李农是Avaya的老员工,他觉得中国企业客户也会走上这一天。

在李农接触到的客户中,有1/3的客户不上云,1/3的客户已经有了明确的云服务商偏好,还有1/3的客户需要他们的推荐来选择云服务商。

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的市场,实际上还有很多私有化部署的客户,那怎么来满足他们的要求和需求?这是李农的工作挑战。传统部署方式周期长,本地几十台服务器涉及二三十个组件,Avaya要在客户那儿一个个安装。

2021年7月,李农和他的团队第一次了解到了阿里云的计算巢。他这样描述他所感受到的计算巢:“在云上装一次(部署到计算巢上),新的客户只要提供名称、IP地址,就可以一键部署,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检测到资源的使用情况。”这不仅降低了客户的实施成本,缩短了实施周期,而且可以用新的方式运营IT资源。

“当我们的客户开始走向云的时候,他们今天开始有了一个新的选择,也就是计算巢,可以以纯云化、开箱即用的方式进行部署,不再需要把二三十个组件一个个进行安装。”李农评价这种改变。

李农提到的计算巢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实际上是阿里云对支撑自身云上产品的技术和产品能力的封装。将支撑自身业务的底层能力开放。

阿里云计算巢在2021年5月阿里云北京峰会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解决第三方ISV在服务云化过程中碰到的各种业务挑战。按照不同的业务场景,对阿里云的产品和技术进行封装,进而解决第三方ISV在交付部署、运维管理、再升级、服务客户等全链路过程当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最近,阿里巴巴集团研究员、阿里云弹性计算产品线负责人张献涛,阿里云弹性计算产品总监王志坤,阿里云弹性计算计算巢产品负责人何川接受了TO B新势力的专访,聊了聊计算巢这一产品。

云计算阿里云开发者_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地址_阿里云计算

计算巢架构图

01

从思考到推出,耗时一年摸索ISV刚需

2019年,阿里云北京峰会上提出“被集成”战略。张献涛向TO B新势力回忆,当时他们已经在思考——怎样把阿里云积累的IaaS层能力开放出去,帮助一些有向PaaS和SaaS转型意愿的企业应用合作伙伴实现云化转型,也帮助已经SaaS化的伙伴更好地用到云的能力。这是他们构想的“计算巢”雏形。

计算巢正式推出,是在2021年中。这中间隔了很长一段时间。张献涛说,这段时间主要用在了思考、论证第三方ISV的刚需上。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地址_云计算阿里云开发者_阿里云计算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地址_阿里云计算_云计算阿里云开发者

张献涛

计算巢在推出过程中,与阿里云发展多年的云市场、钉钉等进行了多轮沟通,这些沟通试图定义清楚今天ISV在向SaaS化转型过程中到底有哪些痛点。真正解决这些痛点,将是计算巢被需要的关键。

稳定性、规模化、安全,是阿里云归纳出来的答案。

对于TO B业务来说,稳定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关系到客户的去留,选择一个稳定可靠的云平台就尤为重要。根据阿里云提供的信息:阿里云提供了业内最高的单机和多可用区的SLA能力,单实例达到99.975%,有助于为第三方ISV合作伙伴提供稳定的SaaS服务。

规模化对企业的发展来说也至关重要。软件厂商对自己的软件熟悉,但对于怎么把他们的软件往SaaS上迁移并不熟悉。一些传统软件往云上部署时,往往只是完成虚机的部署过程就要以数天甚至周为单位,这样的效率是无法规模化发展的。

云计算技术复杂、有学习门槛,是非常现实的因素。在近期发布的2021 Gartner Solution Scorecard 报告中,阿里云获得了IaaS层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四项世界第一。其中,在与阿里云团队交流的过程中,他们认为高级能力是阿里云作为唯一入选的国内云厂商拉开差距的所在,比如复杂架构的自动化交付、安全能力等。阿里云通过计算巢将这些能力开放出来,主要解决了第三方ISV服务交付效率和运营效率的规模化发展。

《数据安全保护法》提出之后,紧随企业上云而来的“数据如何做到有效安全共享的问题”,也一直是令企业非常头疼的。因为担心无法驾驭,很多企业明明知道该向SaaS云化转型,但是迟迟不敢走出这一步。

事实上,当前已经有不少传统ISV软件厂商意识到,传统IT以交付硬件和软件或者从交付服务中盈利为主的时代已经过去。与此同时,SaaS公司却不断获得高估值。这证明了软件云化或许是一条必经之路。云化道路上遇到的稳定性、安全和规模化的问题交给IaaS 服务商来解决,也是他们所希望的。

02

“计算巢”能为ISV提供哪些能力?

今天,对于阿里云厂商来说,把已经支持自身的数据库、大数据产品等PaaS能力开放给合作伙伴,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昨天IaaS做资源,今天IaaS做服务,明天IaaS做生态。”张献涛在阿里云弹性计算年度峰会的主题演讲中谈到。

IaaS做生态,那计算巢到底要怎么构建IaaS的生态呢?张献涛告诉TO B新势力,IaaS层沉淀的稳定性、安全能力和完备的功能以及阿里云过去积累的用户,是阿里云构建计算巢生态相比其他云厂商生态措施最大的差异之处。

首先在于IaaS能力。据了解,通过超大规模和智能的故障预测算法,阿里云可以提前识别出有故障的服务器和组件,降低意外宕机对客户的影响;加上提前故障预判技术,结合极致实时的热迁移,阿里云可以在绝大部分场景下无感知地帮助客户完成用户资源迁移。

“这些能力是过去十二年阿里云服务百万客户沉淀下来的,为客户提供业内最高的单机和多可用区SLA能力,最终也将帮助ISV合作伙伴向其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SaaS服务。”计算巢团队向TO B新势力解释。

其次,依托阿里云十二年的积累,计算巢可以提供更便捷地帮助ISV实现产品云化的能力,这也是计算巢最为核心的能力。“通过一些底层技术的实现,可以让一个传统的软件演变成以SaaS形式进行交付,这是计算巢在核心技术方面构建起来的能力。”张献涛强调,技术是计算巢真正构建的核心能力,他们为此做了很多工作。

正是这样,加入计算巢的第三方ISV不必对自身应用架构、业务界面或者是商业模式做改造。何川告诉TO B新势力,“平台应该是开放的,兼容伙伴(第三方ISV)现有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计算巢的功能覆盖一个ISV服务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几乎所有环节,但是ISV可以只选择使用对它有价值的功能。模块化,并且相互解耦,这是计算巢的创新。”

由于不涉及对产品进行改造,在服务Avaya的过程中,计算巢提供的只是一个包括视频、文档的资料包,和一个提供接入支持的钉钉群。这个对接群只是用来答疑解惑,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何川说,“我们在帮Avaya培训他们渠道上投入的精力,可能比花在前期支持Avaya接入上还多。”

阿里云计算_云计算阿里云开发者_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地址

何川

其三,安全能力。第三方ISV可以通过计算巢直接给用户推送修复程序、或者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通过代运维的方式帮用户修复风险漏洞阿里云计算,快速处理安全风险。另外,计算巢把所有ISV服务用户的场景都做了封装,一键实现授权,既安全又方便。何川表示,这些场景都是过去他们在跟各种伙伴合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他们把这些经验做成产品能力,让所有阿里云的合作伙伴都可以直接用起来。

最后,作为先发云计算厂商,阿里云积累了几百万用户,这可以让第三方ISV更深度地融入到阿里云提供的服务目录中。一家企业想要在钉钉的平台上部署自己的SaaS,入驻计算巢后,“云钉一体”模式会让这些ISV很容易地加入到钉钉生态中。

总结下来,计算巢就像是“企业应用云化的4S店”,解决软件企业在云化过程中遇到的稳定性(Stability)、安全(Security)、规模化(Scale)和销售(Sale)问题,本质上是为企业应用提供云原生加速引擎、加快应用云化。

“原来的企业应用上云只能说是Cloud Hosting,阿里云希望能带动生态将来走到Cloud Native的阶段。”王志坤表示,今天真正或者接近做到Cloud Native的ISV,都构建了非常庞大的基础设施团队。但加入计算巢,就可以获得开放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能力,以及更高阶的云原生能力,这对中小型ISV会有明显价值。

云计算阿里云开发者_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地址_阿里云计算

王志坤

“计算巢本质上还是围绕企业应用云化提供一个加速引擎。我们希望通过一站式服务,让ISV能够更好地基于阿里云构建自己的企业云服务。”张献涛在与TO B新势力谈到对计算巢的希冀时称,在初期阶段,有一些ISV会以IDC为主、云为辅,再到Cloud Hosting为主,但是终态应该是Cloud Native为主。“我们希望,阿里云的IaaS平台上能够生长起来成千上万家云原生PaaS、SaaS公司。”

阿里云希望,跟第三方ISV的合作能逐步深入,从最开始的市场合作,到产品的合作,再到技术和解决方案的深度融合。在生态构建过程中,阿里云将容纳更多的ISV,待一些较有影响力的ISV厂商入驻后,整个计算巢生态将形成一个更加开放的网状结构。

03

如何理解阿里云的“被集成”?

在与几位采访对象的交流中,已经成立12年的阿里云,对于合作用“被集成”这个词来形容,是颇有意味之处。

张献涛在阿里云八年,见证了这家云计算厂商的发展。在他看来,“被集成”是指阿里云将所具有的能力开放出来,让更多的软件企业在向PaaS和SaaS转型的过程中不必重复建设底层能力。云计算发展已有十多年历史,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云厂商都是从IaaS层开始做起。当有了一定规模,或者是做到一定的程度(比如稳定性、性能、成本和效率等问题都解决了之后),他们就有了更高的技术追求。比如,阿里云就开始思考,怎样能够给软件企业在向PaaS或者SaaS转型的过程中提供帮助。“作为一家云厂商,我们一直在提‘被集成’、‘开放’,但是很多能力的开放一定是有场景驱动和业务价值的开放。”王志坤表示。企业客户多样化的场景和个性化的需求,不是一家云服务商能满足的。站到伙伴的背后,做产业互联网资源的提供者,也是IaaS厂商发展到当下阶段应该有的姿态。中国的云平台不止一家。相对来说,哪家公司做的更加开放,更能够助力自身,是ISV未来选择长期云计算合作伙伴的基础。“TO B是一个长期、慢热型的赛道。”张献涛很清楚,对伙伴真实需求的理解和产品路径的选择是最大的考验,必须得沉下心来,真正认清楚合作伙伴在云化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痛点,想清楚再做,一点点把“巢”筑得又稳又舒适,而不是为了抢时间、抢客户、抢资源,否则就有可能事倍功半。何川告诉TO B新势力,“过去一年,我们团队一直在倾听伙伴需要什么。计算巢要做的事情是,保证合作伙伴表达出明确诉求的时候,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编辑:鹰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