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鹰潭站长网 (https://www.070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外闻 > 正文

人类成功改变小行星轨道,撞击造成的偏斜度远大于预期

发布时间:2022-10-17 05:30:20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未知
导读:   9月26日,美国宇航局(NASA)利用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航天器,撞击了一颗近地双小行星系统中较小的小行星——Dimorphos,以期改变其运行轨道。这是世界上首个旨在防御
  9月26日,美国宇航局(NASA)利用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航天器,撞击了一颗近地双小行星系统中较小的小行星——Dimorphos,以期改变其运行轨道。这是世界上首个旨在防御地球免受小行星撞击威胁的测试任务。
 
  10月11日,NASA证实这次任务取得成功——DART航天器的撞击,将Dimorphos推向其伴星Didymos,并将前者近12小时的轨道周期缩短了32分钟。
 
  据悉,该撞击造成的偏斜程度远远大于预期。NASA在撞击开始前表示,将轨道周期缩短73秒就代表任务成功。大多数天文学家则预测,撞击可能导致轨道周期缩短10分钟。显然,32分钟的“成绩”出乎意料,令人惊喜。这可能因为Dimorphos的构成更接近碎石堆,而非一整块坚硬的岩石,因此撞击抛射的松散碎片将其推离了原本所在的位置。
 
  “这表明动能撞击是行星防御的可行方法。”北亚利桑那大学行星科学家、任务观测团队负责人Cristina Thomas说。
 
  NASA选择在双星系统中进行撞击测试的原因有二:一是直径780米的Didymos在撞击过程中充当了重力锚,确保Dimorphos不会被无意中弹向地球。二是一对固定在轨道上的小行星,使科学家更容易测量被撞击小行星相对其伙伴的偏转程度。
 
  在地球上用望远镜观测时,这两颗小行星看起来是一个单一的光点,但当其中一个天体在另一个天体前重叠时,亮度会下降约10%。通过观测如此形成的闪烁时间间隔,科学家可以计算出Dimorphos的轨道周期。如果撞击后闪烁间隔时间明显缩短,就意味其中一颗小行星靠近了另外一颗,从而证明航天器的撞击使其成功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通过撞击引发的喷射流对轨道偏离程度进行估算,需要多系统、多次详细观察。除了空间望远镜外,地球上的数十个天文台也在观测这次撞击。科学家分析了3台智利望远镜和1台南非望远镜的数据,计算了新的轨道周期。另有两台望远镜通过雷达观测证实了上述结果。
 
  总而言之,上述早期数据证实了人类具有保护地球的能力,至少可以抵御相对较小的小行星的“袭击”。
 
  这些“太空岩石”一直是行星防御专家关注的重点,因为它们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是那颗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的数千倍。但是,要在这些“危险分子”距离地球足够远时就发现并拦截它们,则可能需要在早期探测系统研究中投入更多。

(编辑:鹰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